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岡山講堂佛學講座 談人間佛教的戒學
2024-11-04
佛光山岡山講堂11月2日舉辦人間佛教系列講座,禮請佛光山都監院二單書記慧讓法師主講「人間佛教的戒學」,引眾了解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制訂規矩制度的用心,說明戒的制訂、戒的精神和戒的實踐,逾420位線上、實體信眾聆聽受益。
講座開講前,人間大學岡山分校太鼓班學員,透過敲擊太鼓傳來的振動震撼,凝聚了大眾的專注,表演者力與美的表現,傳達滿心的祝福,獲得信眾熱情掌聲。普門中學董事會駐校代表王文俊、人事室主任郭娟伶推廣普中人本教育和特色,希望大家推薦家中小孩就讀。
佛陀制戒的因緣,最初採用的方式,便是以「隨犯隨制」來制訂戒律,僅說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」。佛陀在結戒之初,曾宣說制戒的十大利益:藉和合清淨的僧團來攝受僧眾,生起信心,以戒法來調伏個性頑劣的眾生、因自覺而反省懺悔,立願修正後,內心清淨快樂;僧眾斷除現在煩惱後,產生定力,能除未來世的煩惱,並使正法得以久住,佛法得以長存。過午不食也是那時候制定下來的,臨入涅槃時曾囑咐弟子要「以戒為師」;即所謂「戒住則僧住,僧住則法住」。
大師於2015年提出新戒條,除了與時俱進,提醒大眾生活中自覺很重要,人有自覺才能有改變的機會,新人間佛教主張:八正道是戒律,六度萬行是戒律,四攝法門是戒律;具有饒益有情的內容,才是真正的戒律。鼓勵大眾生活中時時找到感動的事,做一個令人感動的人,彼此互相扶持,則離成佛就不遠。
佛光山是個重視組織制度的道場,制度就是戒律,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,宗門規矩不是限制自由,而是善護道業,因此,了解戒的精神,比持戒還重要,寧可行為舉止有「破戒」的過失,也不可在根本思想上犯了「破見」的錯誤。而人間佛教的戒律觀,凸顯了積極行善的最高原則,且不只從行為,更是將思想正確與否,納入戒律持犯的標準中。大師提出佛光人行事規範:「集體創造,制度領導;非佛不做,唯法所依」;希望大眾繼續弘揚人間佛教的理念、共創人間淨土。
「戒不是用來『讀誦』的,而是要去實踐『奉行』」以修習六度萬行的「菩薩乘」為依歸,「以出世的思想,做入世的事業」,勇敢承擔我是佛;戒的終極只有成就常住,我們才能水漲船高。大師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講座20年紀念之時,特別以「人間佛教的戒定慧」為題,希望古今融和,也希望當代研究人間佛教的佛子們,以根本佛教的戒定慧為修學目標,並加以發揚戒定慧的時代精神,讓它成為人間佛教的依據。
住持慧炬法師開示:佛陀制戒,在於僧住則法住的概念,希望後來的佛子有法可依,年代久遠,詮釋上就慢慢的有點消極;與其認為「不可做什麼?」,不如積極實踐「可以做什麼?」石刻一筆字是大師一生對人間佛教的時代教證,形成自覺戒法的行持,幫助我們擁有開闊的世界觀,讓我們變成有能量的人,降伏人生最強大的敵人「貪瞋癡」煩惱,過一個快樂、解脫、光明的人生。
講座開講前,人間大學岡山分校太鼓班學員,透過敲擊太鼓傳來的振動震撼,凝聚了大眾的專注,表演者力與美的表現,傳達滿心的祝福,獲得信眾熱情掌聲。普門中學董事會駐校代表王文俊、人事室主任郭娟伶推廣普中人本教育和特色,希望大家推薦家中小孩就讀。
佛陀制戒的因緣,最初採用的方式,便是以「隨犯隨制」來制訂戒律,僅說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」。佛陀在結戒之初,曾宣說制戒的十大利益:藉和合清淨的僧團來攝受僧眾,生起信心,以戒法來調伏個性頑劣的眾生、因自覺而反省懺悔,立願修正後,內心清淨快樂;僧眾斷除現在煩惱後,產生定力,能除未來世的煩惱,並使正法得以久住,佛法得以長存。過午不食也是那時候制定下來的,臨入涅槃時曾囑咐弟子要「以戒為師」;即所謂「戒住則僧住,僧住則法住」。
大師於2015年提出新戒條,除了與時俱進,提醒大眾生活中自覺很重要,人有自覺才能有改變的機會,新人間佛教主張:八正道是戒律,六度萬行是戒律,四攝法門是戒律;具有饒益有情的內容,才是真正的戒律。鼓勵大眾生活中時時找到感動的事,做一個令人感動的人,彼此互相扶持,則離成佛就不遠。
佛光山是個重視組織制度的道場,制度就是戒律,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,宗門規矩不是限制自由,而是善護道業,因此,了解戒的精神,比持戒還重要,寧可行為舉止有「破戒」的過失,也不可在根本思想上犯了「破見」的錯誤。而人間佛教的戒律觀,凸顯了積極行善的最高原則,且不只從行為,更是將思想正確與否,納入戒律持犯的標準中。大師提出佛光人行事規範:「集體創造,制度領導;非佛不做,唯法所依」;希望大眾繼續弘揚人間佛教的理念、共創人間淨土。
「戒不是用來『讀誦』的,而是要去實踐『奉行』」以修習六度萬行的「菩薩乘」為依歸,「以出世的思想,做入世的事業」,勇敢承擔我是佛;戒的終極只有成就常住,我們才能水漲船高。大師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講座20年紀念之時,特別以「人間佛教的戒定慧」為題,希望古今融和,也希望當代研究人間佛教的佛子們,以根本佛教的戒定慧為修學目標,並加以發揚戒定慧的時代精神,讓它成為人間佛教的依據。
住持慧炬法師開示:佛陀制戒,在於僧住則法住的概念,希望後來的佛子有法可依,年代久遠,詮釋上就慢慢的有點消極;與其認為「不可做什麼?」,不如積極實踐「可以做什麼?」石刻一筆字是大師一生對人間佛教的時代教證,形成自覺戒法的行持,幫助我們擁有開闊的世界觀,讓我們變成有能量的人,降伏人生最強大的敵人「貪瞋癡」煩惱,過一個快樂、解脫、光明的人生。
最新消息
鳳山二會贈公益吉祥米 關懷後庄弱勢家庭
2025-08-23溫哥華方廣分會參與公園清潔 維護城市綠意
2025-08-23西來大學宿舍翻新竣工 舉行灑淨祈福儀式
2025-08-23怡保自然療癒工作坊 啟動身心靈平衡
2025-08-23東京佛光人捐贈白米 支持社會福祉協議會
2025-08-23怡保押花藝術工作坊 領悟把握活在當下
2025-08-23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佛法的管理法⑮
2025-08-23印尼佛教學院學生回到佛光山 心保和尚殷切勉勵
2025-08-22普中管樂團音樂公演 畢業校友助力創造感動時刻
2025-08-22北區協會區務會議 凝聚推進發展方針
2025-08-22
相
關
消
息